全文链接
https://opaj.napstic.cn/periodicalArticle/downloadReview/0120100365006017
衡水市地裂缝穿越民房、穿过农田,致使建筑物破损、农田毁坏,影响到人民生活,以及厂矿生产和安全.该区规模较大的地裂缝截至2002年已发展到14条,遍及冀州、枣强、马朗、阜城、武强、饶阳等地,主要以NE走向为主,均为张性裂缝,分布不均匀,连通性好,平面形态为折线形或羽状,最长者累计长度可达5 km.文章认为地裂缝的分布受当地基础构造控制,由人工过量抽汲地下水诱发形成,提出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作为其防治措施.
刘科
河北理工大学,唐山,063009
地质学
衡水市地裂缝成灾机制防治措施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6 (1)
河北省地裂缝的形成机制及其危害的研究
76-8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地裂缝的形成机制及其危害的研究"(No.49272158)
https://opaj.napstic.cn/periodicalArticle/downloadReview/012010036500601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