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链接
https://opaj.napstic.cn/periodicalArticle/downloadReview/0120100231138493
小种群的遗传动态是保育遗传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种群遗传动态又与交配系统密切相关.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濒危物种,目前其种群规模都较小,研究其小种群交配系统与遗传变异性对普通野生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用7对SSR引物,对采自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小种群的36份种茎和其中20个家系共计601份子代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种群的表观异交率为0.318,多位点法估计(MLTR)的多位点异交率为0.481;50%以上的子代共享亲本,非随机交配明显;东乡普通野生稻种群交配系统属于混合交配类型.比较亲本和子代种群的遗传变异性显示:子代种群比亲本种群遗传变异性更丰富;子代种群的杂合子不足与种群变小自交比例上升有关;而亲本种群杂合子过剩可能与杂合基因型的选择优势有关.这些结果说明创造条件扩大种群规模对普通野生稻的原生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叶平扬;董姗姗;卢宝荣;陈家宽;宋志平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上海,20043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上海,20043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上海,20043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上海,20043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上海,200433
农业科技
普通野生稻交配系统遗传多样性小种群保护
《生态学报》 2008 (4)
基于杂种适合度预测栽培稻转基因逃逸的生态后果
1608-161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70341)
https://opaj.napstic.cn/periodicalArticle/downloadReview/0120100231138493
评论